February 28, 2005
财经郎闲评
请允许我用“财经郎闲评”来作为这篇文章的标题,这样绝妙的标题千中难寻一,可遇而不可求。郎咸平——郎闲评,和当年“周润发”拍“润发”广告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去年底我开始看这个节目,到今天也有2个月了,差不多到了说几句的时候。

郎咸平在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刊物上的研究成果也令人惊讶,仅仅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全世界经济类排名第一),《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经济类排名第三),《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金融类排名第一),《Journal of Finance》(金融类排名第二)四本学术期刊上,就发表了17篇学术论文,内容涉及财务、内幕交易、企业行为、股权结构,公司控制等诸多方面。
这一数字对圈外人来说可能意义不大。然而,学术圈内的人都明白这是非常惊人的,即便全美前五位商学院的很多正教授都难以拿出如此丰富的学术成果。在国外,一般来说,在这些刊物上发表3篇论文就可以被评为终生教授。此外,大陆还鲜有金融学家在这些刊物上发表金融论文。
1990年金融学论文引用率全球第一的作者就是郎咸平,也正因为这么多年其学术论文的世界级影响力,2003郎咸平年荣登世界经济学家名人录,李嘉诚办长江商学院时,力邀他加盟。“郎咸平可算得上是个与众不同的学者,他铁齿铜牙,充满了表达自己的欲望,他说他是那种‘一上台就很兴奋’的人。
他喜欢给结论,他不喜欢模棱两可的答案,他能够把理论化的东西讲得非常生动,他不但富有激情,还富有幽默感。
郎咸平就像“皇帝的新衣”里面的小孩,天真的说出了众人不愿也不敢说出的事实,但是这一点就足够国内学者汗颜的(当然这也与朗是香港教授有关)。与其平庸,碌碌无为的躲在一个地方做着学问,倒不如包装自己,吵做自己,引发一场社会讨论,这样更有价值。”
这是一个好节目,希望大家有机会找来看看,最后我友情提醒一下:郎仅仅代表郎本身,他说出来的也仅仅只是一个声音。千万不要迷信郎,应该辨证的去对待他的观点(因为他的推理能力太强,漏洞很少,很容易让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完全相信他说的一切)。郎喜欢逆向思维,我们当然也应该对他的观点再次进行逆向的思考。他给了我们一个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声音,给了我们另一双眼睛,给了我们一些跳出框框的思考。不必在乎郎的动机,不必在乎他是否炒作,不必在乎他收入多少,住什么样的房子,他儿子又怎么怎么,理性而不失偏颇的去吸收“财经郎闲评”带给我们的养分,为我所用,这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附:郎咸平与记者的几则对话。
Posted by eapass at 04:17 PM | Comments (18) | TrackBack
February 26, 2005
见证
CCTV10有个栏目——“见证”,里面有句话——“见证风的方向”,刚才在屋子里面踱步,突然想到这句话,感到莫名的兴奋。
“见证风的方向”,我现在根本不敢把心里的形容词拿出来赞美这句话,太苍白了,不说也罢。
我想也许我的BLOG可以算作“见证心的方向”吧。
最后,我要大声欢呼——CCTV10万岁!!!
Posted by eapass at 01:36 AM | Comments (0) | TrackBack
February 25, 2005
“数学思维”续
前几天随意间写了一篇“数学思维”,通过查看网站统计系统发现,关心的人还颇多,其中不乏战斗在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
来自数学专题资源网的网友hr(黄荣)在回复中写到:“其实很多人都已意识到这点,问题是当今的社会环境,评价制度使得老师有改革的自主权吗?我们更多地处于一种痛苦之中,最多采取折中的方式。”
让我又有了再多说几句的冲动。
实际上我也知道很多人已经意识到这点,不过这个“很多人”主要是指过来人,包括大多数教师和已经经历过十多年打磨的的人。
而这些人只能算作曾经的受害者,今天的受害者依然蒙在骨里,而且他们只能蒙在骨里,或者说蒙在骨里最好。
一个平凡家庭的普通学生,他没有任何能力(环境、经济、智力等等)另辟蹊径,他能作的就是成为一个最好的模型,否则等待他的很可能就是淘汰。
对这种情况的学生,能够做的较好的办法就是:告诉他实情,给他知情权,在心里埋上一下种子,但是让他仍然按照老的模式进行学习。而且这个度一定要掌握好,否则学生对当前教育产生逆反心理,并从行动上逆反的时候,那就糟糕了。
教育的问题太复杂,历史原因太多,叶圣陶先生几十年前指出的某些问题,今天依然广泛存在,我不想多说。
在乱世中,你是跟着“乱”呢,还是继续“正”呢?
这个问题没有正确答案,但是“保持清醒”绝对是正确答案中的一部分。
如果条件不允许你成为“人面人心”的时候,至少应该选择做个“兽面人心”,虽然选择“兽面兽心”来得更简单容易些。
Posted by eapass at 01:57 PM | Comments (1) | TrackBack
February 23, 2005
精品五星笑话
严肃而又嘻笑;
高尚而又低级;
有聊而又无聊。
这就是我,一个矛盾而又统一的我,我戏称此为“对立统一”。
俗话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我说:“blog之道,一张一弛”。严肃的话题看多之后,往往会让人感到窒息;过于轻松又会使人留于浮华,消遣之外毫无收获。
在经过一周反反复复的考虑之后,决定新增一个栏目——“精品五星笑话”,为此新增一个blog,独立于现有的“UPGRADING MY MIND”,或者说成为现有blog的一个子栏目。笑话内容以CCF笑话版“五星笑话”为主,兼收其他佳作。笑话由网友评分选出,我只负责摘录。其中不乏18禁,请本站的读者们“好自为之”,自行定度(其实我怀疑,加了这句话之后,看的人更多,哈哈,啊哈哈,哈哈)。
“精品五星笑话”由网友评分选出,笑话内容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特此申明。
和哈哈,啊哈哈啊哈哈啊哈哈,哈哈,啊哈哈,呵呵,哈哈哈哈哈。
Posted by eapass at 05:56 PM | Comments (3) | TrackBack
February 22, 2005
数学思维
今天吃早饭的时候,我一边吃饭,一边对一个数字进行估算,当时使用了趋进法——估一个最大值,再估一个最小值,不断的在心算能够处理的范围内逼进——得到一个大概的答案。当得出答案的一瞬间,我想到下面的问题。
我们长期以来的数学教育到底培养了我们怎样的思维?
有人说:“学数学好,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可以训练思维方式。”
对,不错,不过目前数学教育所培养出来的思维,我要毫不留情的给它加一个定语——惯性,也就是“惯性思维”。首先申明,惯性思维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然而当这种方式被目前的教育发展到极至的时候,弊早已经大于利了。
简单讲解一下公式的推导过程,马上给出一系列需要背颂的东西,然后讲几个例题,然后再做大堆大堆的习题,最后学生利用这种方式所训练出来的惯性思维来应付考试。
没有数学史,没有任何原因,仿佛公式都是从天而降一样。
有人会问:“我们的题目不是经常在变吗?命题组不是经常在创新吗?”
大家都在这个模子里面,你再创新也创新不到哪里去。而且你敢过分的创新吗?学生不用惯性思维的方式,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并做对这么多题目吗?聪明的学生只是在这么模子里面能够游刃有余而已。
试想有两个智力水平相当的人,准备用一年的时间,通过做智力题的方式来训练思维。智力题都是精挑细选的,包括了各式各样思维方式的训练。
一个人,每天做100道题,如果当时做不出来就马上看答案,并把方法记住,一年可以看36500道。
另一个人,3天做1道题,如果能够很快做出来,剩下的时间可以用来娱乐,如果不能很快解决,必须独立思考,而且只能在第3天结束的时候才能看答案,一年可以做约120道。
这两种训练方法孰优孰劣,很难确定。但是我个人相信,当一个“老题”出现的时候,前者易胜出;而当一个“全新”的题目出现在两个人面前的时候,后者胜出的几率更大一些。
重庆有句方言:“比到箍箍(重庆发音为ku,一声,“环”的意思)买鸭蛋。”试问,如果买鹌鹑蛋、鸵鸟蛋的时候,你还会拿这个买鸭蛋的“箍箍”去吗?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上帝笑不笑,我没有多大兴趣,只希望亲爱的朋友,请您不要笑。
Posted by eapass at 12:32 PM | Comments (4) | TrackBack
February 21, 2005
猪和狗的故事
在“目的重和过程美”一文的结尾,我问:“在这个纷繁的世界里,你迷失了这个最根本的目的没有?”今天就此话题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只猪,一条狗。
猪贫,食无饱;狗富,酒肉臭。
猪,晚睡晚起;狗,早睡早起。
猪为了每天能够吃上一顿饱饭,遂拜狗为老大,从此混于狗的世界。
为了和狗打成一片,猪开始学着翘起一条腿撒尿,开始早睡早起,心里想:“等俺富了,就再也不受这罪了。”
N年过去了,猪终于富了,离开了狗,不过依然是翘起一条腿撒尿,并且早睡早起。
很多人都为了目标A去做某事,但很快就会遗忘自己的A,去继承了人家的B,而事实上最终成了猪狗不如的东西。
以前看过一篇猪和狗的寓言故事,记不清细节,只记得猪跟着狗翘起一条腿撒尿和最后揭示的寓意,今日我重新构思一下故事本身,并保留寓意,作为上篇文章的补充。
Posted by eapass at 12:20 PM | Comments (1) | TrackBack
February 20, 2005
目的重和过程美
到底是目的重还是过程美,这是个问题。
在前几年,我那茫荒的思想沙漠,同时长着“目的重”和“过程美”两种野草。说它们是野草,的确不假。我冥思苦想也追究不出,是谁,在何时,播下了这些种子。
这两种草长在一起,互相缠绕,你强我弱的生活着。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我打了一个哈欠,醒了,操了把镰刀冲了出去。
“过程美”这斯长得过于妖艳,“他妈的,不喜欢,割了”,一刀下去割掉了大半,留了点小枝,附于“目的重”旁,倒显得格外协调,我的手便停了下来。
目的是最终的实质,过程只是目的之附属品。“过程美”不过是未达到目的之人的安慰之言,妖言惑众,煞是害人。
怎样的过程才美?
过程为目的服务,过程为目的生存。即使最终的目的未能达到,那么也能从中获得些许额外收获,从而为另一个目的服务,然后继续活着。这样的过程才算是美。
如果有人问:“我去赌博,目的就是赢钱,但是即使输了,我仍然感到很愉快,因为我经历了刺激的过程,所以过程美。”
我会说:“这个叫作没搞清实质,你去赌博,本身就具有双重目的,一是赢钱,二是寻求刺激,只是需求刺激这个目的,本身是以过程的形式来达到,属于隐性目的。如果你偏要说寻求刺激只是一个过程,那么请试想一下,一个毫无刺激而且必输的赌博游戏,你是否会去玩?
人从一生下来,当一只脚跨进生的时候,另一只脚也跨向了死。
那么生命不是一个过程美吗?
任何问题遇到了死亡就会变得异常简单或者错综复杂。
我对自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但是却无法回答,不过我有2点想法:
1、小目的不能放到超大的目的中进行比较分析,否则会失去参照的意义。人只能和人比,不能和龟比,更不能和古树比。
比如:“现在是看书还是聊天?”这个算是某小时单位的目的,你只能和今天的目的来进行比较,如果你今天的目的是尽情休息,那么你选择看书、聊天都无所谓,只要你认为不和今日目的冲突。这个小时单位的目的,就没有必要和今年的目标来进行比较,强于比较也没有多少意义。
2、极端化法则用来分析目的与过程,当遇到死亡这个极值的时候,就会使问题变得苍白。此法在哲学范畴内不可乱用,用得太多,你就变成“老子”了,然后在“无为”中慢慢老去。只有精神、信仰这种比死亡活得更久的东西,才不怕死亡。
"Dream as if you'll live forever. Live as if you will die today."
那么我们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或者说,生命的目的是什么呢?
我可以肯定的说:生命的目的不是死亡,而是为了……。为了信仰,为了亲情,为了理想,为了金钱,为了欲望,为了快乐……,为了任何你愿意付出的东西,就是你的目的。我的目的已经比较明确了,只是现在不想和大家讨论,以后有心情的时候再说吧。
亲爱的朋友,你为了什么呢?
你问过自己吗?
在这个纷繁的世界里,你迷失了这个最根本的目的没有?
注:本文只代表我目前的观点和想法,不对未来思想的转变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Posted by eapass at 05:45 PM | Comments (3) | TrackBack
February 18, 2005
Que Sera Sera
横空出世、独家奉献、振聋发聩之“Que Sera Sera”eapass清唱版,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下载:Que Sera Sera
有效期:1年
“啥子呀?你说我这个是屎呀?”
“对头,的确是屎,不过你晓不晓得我这个是啥子屎?”
“不是一般的屎哟,我这个是正南七百的非洲犀牛屎哟。”
歌词:
When I was just a little girl,
I asked my mother, "What will I be?
Will I be pretty? Will I be rich?"
Here's what she said to me:
"Que sera, sera,
Whatever will be, will be;
The future's not ours to see.
Que sera, sera, What will be, will be."
When I grew up and fell in love.
I asked my sweetheart, "What lies ahead?
Will we have rainbows? Day after day?"
Here's what my sweetheart said:
"Que sera, sera,
Whatever will be, will be;
The future's not ours to see.
Que sera, sera, What will be, will be."
Now I have Children of my own.
They ask their mother, "What will I be?"
Will I be handsome? Will I be rich?"
I tell them tenderly:
"Que sera, sera,
Whatever will be, will be;
The future's not ours to see.
Que sera, sera, What will be, will be.
Que Sera, Sera!"
Posted by eapass at 05:09 PM | Comments (13) | TrackBack
February 16, 2005
李敖对自己照片宣誓
台新科“立委”今天(1日)集体就任,李敖果然有搞怪之举,在“宣誓就职”的时候,拿出一张自己的照片对着自己“宣誓”。他并发表一封给各“立委”的信,建议废止“就职宣誓条例”。
李敖事后还说,自己根本没有好好念“誓词”,不过他特别把“中华民国94年”改成“公元2005年”。

2月15日这集“李熬有话说”看得我几度捧腹大笑,遂做了一个截图,与大家分享。2月13日的“解码陈文茜”中,陈文茜与李敖的对话非常精彩。观看去年和今年的几次李敖电视辩论后,我感觉他有些衰老,思维灵敏度下降,这期的“解码陈文茜”又让我看到一个敏捷的李敖,帅,古稀之人了,虽不及壮年,仍可以称作老而弥坚。
“特立独行”这几个字,李敖当之无愧。
Posted by eapass at 04:17 PM | Comments (1) | TrackBack
February 14, 2005
Song Bird
歌名:Song Bird
演唱:Chris De Burgh
专辑:火线任务 电视原声带
(这部电视我没有看过,原声带也没有找到,现在只有32k的版本)
本站下载:http://www.cqcn.com/music/songbird.wma
注:本站空间有限,不能保证链接长期有效,请见谅。
附:上次推荐的“Down by the salley”,补充本站下载。
Posted by eapass at 02:09 AM | Comments (0) | TrackBack
February 13, 2005
不休先生外传(3)作家和妓女
某日,不休先生与P君闲聊。
P君曰:“老兄文彩飞扬、思想睿智,缘何不当作家?”
不休曰:“余非文学青年,顶多算个文学爱好者。而且……”
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你知道妓女吗?其中绝大多数不会是为了满足性欲,而去当妓女的吧。”
P君连连点头,并不断的重复着:“那是,那是……”
Posted by eapass at 10:29 PM | Comments (1) | TrackBack
February 12, 2005
除夕无聊之时拍的几张静物
拍摄时间:2005.02.08.
地点:伯伯家
拍摄动机:无聊
拍摄手法:光圈优先+微距
刚才把几张大照片合到一起的时候,感觉挺好看的,一种不同视觉效果带来的新鲜感。
其实这几张照片几天前就放入Album栏目了,只是刚刚才想起来发个帖子通知一声。
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如果用四格漫画的手法,来进行一个主题拍摄,然后配上一些点睛的文字,一定很有意思。
Posted by eapass at 11:30 PM | Comments (3) | TrackBack
半夜听歌
写完上篇文章,我开始听歌,好喜欢,好喜欢,半夜听歌的感觉。
因为白昼时看不到天上的繁星,也没有月光照到你的窗前。
白天的你不属于你自己,你只是这个喧啸城市中的一个人。
夜晚的你才属于你自己,属于你的心。
只有在这个时候,才不是用耳朵,而是用心去聆听。
Posted by eapass at 02:13 AM | Comments (6) | TrackBack
February 11, 2005
两句话 - 无题
刚才翻到一张纸,上面有我随手写下的两句话,可以算作我思想的碎片,发上来算是存档吧。
第一句:
“时间的车轮会压得人粉碎,连同人的思想。只留下一点儿孤魂野鬼,半夜时分偶尔显一下身影。”
注:原句中我写的是“历史的车轮”,现在改为“时间的车轮”。
是什么东西触发我写下这样的文字,什么时间写的,具体想要表达什么东西,现在似乎记不起来了。
第二句:
“兴至即始,兴去即止。”
当时和朋友聊天,朋友说,他blog中的一篇文章,是为了写点什么才写了一些纯文字。我用上面这句话来表达了我写blog的态度。
Posted by eapass at 11:28 PM | Comments (0) | TrackBack
February 10, 2005
80/20和60
下面这幅图中的两种红色:一个浅一些,偏淡粉;一个深一些,为深红。之所以会想到这个话题,完全是因为上次“网站首页春节版”的底色出了点小问题。这几天走亲访友,在不同的电脑上看自己的blog,偶然发现最开始的配色居然是那种难看的说不出来的怪怪的淡粉红色,在我的笔记本上面更是难看得撞墙。
第一张:从Photoshop中直接另存的

第二张:用相机对上图拍照,然后用Photoshop进行裁剪

你会发现第二张图中,两种颜色肉眼几乎分不出来。
分析原因:
1、家里所有的台式机,亮度一律为零,再加上很高的饱和度。
2、我主要使用的这台显示器是特丽珑的,本身颜色偏艳。
3、Photoshop没有进行矫色,色彩方面使用的是默认设置。
以上原因最终导致了我的眼睛,实际上是大脑,把这种淡粉红色误以为大红色。
结论:以后做东西,一定要在不同的显示器上面进行测试,特丽珑、钻石珑,CRT、LCD,这样才能基本上保证绝大多数情况下,能看到相对满意的效果。
单就CG作品来说,如果在电脑上面看,会受到电脑硬件和软件在某种程度的曲解。显卡不同,显示器不同,就算前面这些相同,那么亮度、饱和度、对比度也可能不同,更不谈软件设置上面的差异了。事实上就算是挂在墙上的一幅画,你看到的也未必和我看的得相同,就算大家都不是色盲、色弱,每个人对色彩的敏感程度和大脑的解析也会存在细微差异。为什么大家会喜欢摄影?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照片和人通过肉眼直接观看的景像是有所不同的,正是这种差异使人产生了新奇的感觉。以前我发过一个幻影龙的视觉折纸,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快看出幻影的效果。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东西永远不可能做到100%的满意,如果能够有60%的人说不错,就算合格了;如果能做到80%以上的人满意,就算优秀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人都自己独立或者说唯一的审美观,这和一个人的天生因素、成长背景、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一首歌、一幅画,特别是艺术作品,无一不遵循这个80/20的规律。
所以,当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应该以大多数人或者你的目标群体为依准,而不要去考虑让100%的人满意,否则这样的作品很可能成为平庸之作,因为你我中的绝大多数都不是天才。即使天才,能做到的也仅仅是无限逼进而已,这根满意比曲线永远不可能和100%这根轴线重合。
Posted by eapass at 11:55 AM | Comments (0) | TrackBack
February 09, 2005
我的照片之除夕篇
今年在伯伯家过的除夕,恰好这张照片也是伯伯给我拍的。拍摄时间大概是11点半,具体可以参考照片的EXIF。

原本一共拍了两张,一张曝光过度,然后就是这张,实际上这张也是经过裁剪的。原片中,我的右下角有半个人的侧身,旁边还有些乱七糟八的东西,呵呵。现在还记得伯伯当时说的那句很经典的台词:“你不要给我说这么多,你给我说哪个是按钮。”呵呵,啊哈哈,啊哈哈啊哈哈,当时我就狂晕加瀑布汗了。
Posted by eapass at 11:52 PM | Comments (6) | TrackBack
February 07, 2005
“迁徙的鸟”带来的思考
以前写过“迁徙的鸟”一文,只用了“对鸟类和大自然的尊敬与热爱”这句话来表达我当时的感想和感情,没有细写体会。
今天再看了一次,把其中的一些思考记录下来。
对人和自然的思考:
认识阶段1:人应该和鸟类和平生存,人和鸟是平等的。
认识阶段2:美景是不是一定要实地感受,在心中无限拓展对自然的想像也许来得更美好。美景不是不值得看,而是不值得跑去看。你不能保证在观看的过程中不打破生态本身的和谐,哪怕这点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认识阶段3:到底是维持还是打破。不要忘记:上帝带给我们美的时候,同样给了我们丑;带给我们善的时候,同时给了我们恶。美和丑、善和恶都是上帝之子,为了某种使命或者某种平衡而存在,存在就是存在,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就算人类个个都是佛心佛面,自然仍然会在弱肉强食的规则下发展,生态仍然会被打破,某些物种仍然会消亡。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到底是为了维持这个稳定态,还是加速这个稳定态的瓦解。如果这个态被打破了,肯定会有一个新的态来取代,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当一个生态链无法继续稳定发展的时候,是减缓之还是加速,这是一个问题。其实这对我们人类来说也不是一个问题,因为我们自身处于这个态中,维持肯定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如果给我一双宇观的眼睛,这一切就不重要了,这只不过是一个过程,一个轮回或者只是一个实验。
话题太过严肃,不深入了,否则大家会被吓跑,回到“庸”俗易懂的论调上来。
最近我对周期性的东西越来越喜欢(估计女性朋友一定不会喜欢):日、月、星,四季、潮汐、生物钟……。其实喜欢周期的人应该是因为喜欢规律,喜欢一种稳定态,或者说在一个稳定的大周期里面不超出某种范围的波动,最多不过是“尿罐里面起点波浪”。
BTW,突然想到小学时背颂过的:“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年代久远,不保证上面文字无误。当时如果可以先看这部“迁徙的鸟”,然后再来背颂,那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呀。
最后,用片中尾声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尾:
"The promise to return has been fulfilled."
Posted by eapass at 10:18 PM | Comments (0) | TrackBack
February 04, 2005
网站首页春节版V2

根据大家的意见,我把红色的底板去了,太红了,红得煞眼,呵呵,恢复我喜欢的淡雅风格吧。
在“网站首页春节版新鲜出炉”的回复中我曾经说过,“求变的动机往往来自冲动,冲动之后就一动不动。”现在补充一点:一动不动的时候只是在酝酿再次的冲动,如果不再冲动,那么就是人老了,或者说心老了。写到这里想到了下面这句话:“七十左右,解甲归田;八十九十,只有叹言;一百开外,后腰乱舔。”
Posted by eapass at 06:08 PM | Comments (0) | TrackBack
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s
不能和大家分享我喜欢的音乐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独乐乐不如与众乐乐。
空间不足而又不能盗链,所以从今天开始,使用提供搜索的方式来进行分享。我将把推荐歌曲用搜索引擎搜好结果,大家只需要找一个快一点的链接下载就行了。
罪恶由百度帮我承担了,愿主宽恕我吧。
今日推荐: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s
演唱:藤田惠美
作词: Yeats(叶慈,1865-1939,爱尔兰剧作家、诗人,获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
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s my love and I did meet;
在莎莉花园深处,吾爱与我曾经相遇。
She passed the salley gardens with little snow-white feet.
她穿越莎莉花园,以雪白的小脚。
She bid me take love easy, as the leaves grow on the tree;
她嘱咐我要爱得轻松,当新叶在枝桠萌芽。
But I, being young and foolish, with her would not agree.
但我当年年幼无知,不予轻率苟同。
In a field by the river my love and I did stand,
在河边的田野,吾爱与我曾经驻足。
And on my leaning shoulder she laid her snow-white hand.
她依靠在我的肩膀,以雪白的小手。
She bid me take life easy, as the grass grows on the weirs;
她嘱咐我要活得轻松,当青草在堤岸滋长。
But I was young and foolish, and now am full of tears.
但我当年年幼无知,而今热泪盈眶。
Posted by eapass at 01:51 AM | Comments (19) | TrackBack
February 03, 2005
网站首页春节版新鲜出炉

春节就要到了,为了增加一些本站的节日气氛,网站首页进行了改版,做了个漂亮的春节版。
下午改的时候总感觉不是很满意,可能因为我更偏向于素淡的原因吧,这种大红的颜色容易使人视觉疲劳,追求完美实在太累,就这样了。不管怎么样,大家去看看吧,希望你能够喜欢。
请点击打开首页
Posted by eapass at 08:05 PM | Comments (2) | TrackBack
February 02, 2005
每日连环漫画

细心的朋友也许已经注意到了,10天前导航栏上面多了一个栏目“Comics”-每日连环漫画,提供最新的连载漫画,现在测试完毕正式发布,目前主要有dilbert和peanuts系列。
这个栏目实际上是使用Lilina的web聚合功能实现的。
如果你习惯于使用RSS聚合软件,那么直接去Tapestry添加feeds,否则就直接在本站在线观看吧。
由于tapestry提供的feeds时间部分代码不严谨,排列顺序按照日期从大到小,导致每日最新的漫画有可能会排到后面去,大家观看的时候注意一下,不要看漏了。
Posted by eapass at 04:43 PM | Comments (3) | TrackBack